塔石,对于很多没去过那里的人来说,它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塔石乡,记者也只去过两次,印象中的塔石要坐很久的汽车,绕行很长的山路,直至把人坐得头晕目眩它才会出现在眼前。可到了那里,总是会让人觉得所有路途的疲惫都是值得的,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汽车尾气的污染,古木参天,清幽静谧,有的只是成片的绿色和那远处缭绕的雾气……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塔石乡,再次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去了一个过去从未听说过的村庄——余仓村。
余仓村地处金华西南深山区,距离塔石乡有6.4公里。前几年,这里以万株向日葵花海被人所熟知,每年的8月份,向日葵开放时总会迎来大批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而今的余仓村,没有了万株向日葵,取而代之的是60多亩的月季花基地。6月份,待月季漫山开放的时候,这里便会成为花的海洋,白的、红的、粉的……美得让人不肯离去。
在余仓村,除了花海,还有梯田、瀑布、古树群等景观,古树以枫香等阔叶树为主,村口有一对石拱桥,山涧穿过古树群流入梯田,高山梯田呈现出一派雄伟秀丽的景象。叠加式的瀑布群气势磅礴,可沿古色古香的游步道近距离观瀑布。村庄路旁种植了100多亩梨树,3月底至4月上旬可以观赏到梨花胜雪的美景。
采访前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记者去的那天刚好天气晴朗。一下车,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满眼的绿色,让人倍感舒适,远处群山上的雾气还没有散去,仿佛让你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在这里你听不到汽车喇叭刺耳的鸣叫声,闻不到空气中的污浊之气,耳边能够听到的只有鸟儿欢快的叫声,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看到的也只有郁郁葱葱的树木。
余仓村,这个没有被污染的村庄,保持着原生态的味道,白墙黑瓦,依山而建的房屋,一层层,如同一幅油墨画一般美丽。
据了解,每到节假日便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自己开车来余仓游玩。来的人多了,吃饭却成了个大问题。“目前,在我们村上只有两家农家乐,加上现在在装修的。很多时候,来玩的游客看看没有地方吃饭,只好逛逛就下山了。这也是现在最头疼的一件事情。”驻村指导员李滔说,“要想发展好村子里的旅游业,还得把配套设施跟上才能留得住客人,才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村支部书记刘正官那里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在金华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开始发展旅游业。
作为余仓村的驻村指导员,从去年开始,李滔就经常往余仓村跑。对于这位驻村指导员,村里的老百姓都说:“他来了,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变化。”近年来,在李滔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余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好了,村里房屋的外墙都进行了粉刷。2012年,市里拨款48万元用于修建游步道,大大提高了村里的旅游层次。去年,村里专门组织村民们建了停车场,三个停车场足足可以容纳几百辆车。为了提高村子里的卫生环境,今年,村里专门安排了清洁人员打扫村子里的垃圾……
看到村子里的这些变化,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刘正官别提有多高兴,他说:“五年前,村子里的人是想着怎么走出去,现在是外面的人想着怎么进来玩。”
在余仓村为数不多的农家乐里面,不得不提“鱼仓故事”这个别具小资味道的“农家乐”。在余仓这样的深山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吃着牛扒,这样别具味道的小资生活你有想象过吗?
虞亚飞是这家“鱼仓故事”的老板娘。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塔石人,小时候,她总会在离余仓村不远的石塘村外婆家生活。在她的记忆里,来余仓要爬一条很长很高的游步道才能上来。不过,这里也是她和小伙伴最喜欢来玩耍的地方。
长大以后,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读书、工作。在公司当过高管,去过全国各地旅游。可在虞亚飞心里,总觉得应该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她近距离看着蓝天白云,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一切。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是让虞亚飞魂牵梦绕的,在没回到余仓村之前,那个地方只属于想象中的,可回来以后,虞亚飞觉得这里便是。听说这些年余仓村正在发展旅游业,虞亚飞便回到儿时的“乐园”来看看。一看,她便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一切都符合我想象中生活的状态,来到这里之后我所有的压力都没有了……二十多年没有回来过,余仓村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多了几栋小洋房。”它以最初的姿态迎接着虞亚飞回来。
虞亚飞决定在这里开一家农家乐。今年4月份,虞亚飞租用了村里闲置的医务所,开始装修她理想中的农家乐。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摆放着藤制的桌椅,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虞亚飞告诉记者,之所以把这个农家乐取名为“鱼仓故事”,一来是因为“鱼仓”和余仓谐音,二来是因为鱼是一个吉祥之物,意味着年年有余。而这里所布置的一切也都和鱼有关,走进农家乐里面,可以看到独具风味的墙画,满墙活灵活现的鱼,满墙的荷花……室内的一间房间,已经被完全布置成了休闲室,在这里你可以和朋友边喝茶边聊天。“鱼仓故事”也成为虞亚飞和丈夫忙碌之后最好的休闲去处,她说:“每次来这里,我和老公会一起坐着喝茶或喝咖啡,即便两个人光坐着一句话也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
5月1日,余仓村迎来了大批游客,还没装修完成的“鱼仓故事”也“被开业了”。虞亚飞介绍说:“不同于其他的农家乐,我们这里主推的是中式、日式、西式餐,属于第二代农家乐,更多的是倾向于私人定制。”来过这里的人都感叹说:“在山上吃寿司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面对着青山绿水,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
当虞亚飞和山外的人说起“鱼仓故事”的时候,很多人都很难想象这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当别人想象不了的时候,我便会说‘到金华最高的地方喝咖啡去吗?’”
余仓村为何取名为“余仓”?听老一辈人说,余仓村四面环山,多以山地为主,像一个仓库一样。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都非常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都能够大丰收,一年又一年,靠着勤劳的双手,余仓村的村民们总是能够余下些粮食,由此而来,取名为“余仓”,意为仓有积余之意。
余仓村总人口有373人,主姓刘、叶,其次是姓董。据传刘氏自福建迁至龙游苦槠园,数代后分迁到此地。据村中的老人说,叶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26代了。在村子里,姓钟的人家只有钟金林一家,68岁的钟金林告诉记者,他们从父辈那一代就从武义迁过来了,生活在这里也有一百多年了。余仓村是钟金林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对于余仓村,钟金林有道不完的情愫。钟金林说:“余仓村的人都是好客的,每每有游客来余仓村,村民们总要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
钟金林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还组建过婺剧古装戏班,他就是其中一位老艺人。钟金林告诉记者,戏班其实早在“文革”以前就有了,只是在“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到了“文革”以后又重新组建起来,还请了专门的老师过来教。“戏班最辉煌的时候人数达到过33人,那时候的戏班会到金华的八个县市区进行演出,很多人都看过我们的戏。”说着说着,钟金林便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来。一旁的虞亚飞说:“我是听着他们的戏长大的。”
关于余仓村,每代人都有专属于他们的快乐回忆。可是,在所有余仓村人的记忆里,余仓不曾改变,始终保持着它独有的味道:白墙黑瓦,宁静安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游也成为了许多旅游爱好者的首选。近年来,塔石乡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塔石乡的旅游环境,推出了一个个富有旅游特色的村庄,像珊瑚村、大茗村等,观自然风光,吃农家菜肴……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享受旅游的乐趣。
刘正官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村里的旅游档次,“村里正在准备将道路再次进行拓宽,安装小溪旁的路灯,新建三座旅游公厕。除此之外,村里预计将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游步道的第二期工程,加长700多米供游客观光。同时,将会修复连接必下村——余仓村——岱上村三个村子的古道,让游客可以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你若春天来,可以在余仓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若是夏天来,你可以到山上痛痛快快地摘一次翠冠梨;秋天,余仓村村口的那株枫树必定是红得耀眼极了,拍几张照片,到地里挖上几个番薯烤着吃,想来这也是别有一番乐趣;冬天里的余仓,没有春的山花烂漫,夏的果实结满枝头,秋的火红,但它是柔美的,安静地陪着你。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