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pdf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 | 开云【Kaiyu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pdf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31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休闲农业的特点,目的地型休闲农业特点,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休闲农业发展趋势,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ScienceBulletinVol23No.122007 ChineseA酣cdttmd Decembex ·“2. hnP:Ⅳ””“b·哪·“岛锄圈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 竹率1,昊雁华2,穆建怡1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t2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80) 摘要:中国休阑农业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成为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建立休闲农业理论体系 是休闲农业实践的客观要求。在考察国内一些休闲农业景点的基础上,探析休闲农业发展过程.阐速了 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模式。认为中国休闲农业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探讨了休闲农业的特性厦其影响 因素。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白发到开发的发展模式。针对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存在问 题,从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服务质量、产品设计等角度,建设性地提出实现体闻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体闲农业;特点;模式;对震 7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inChina Strategy AgritourisraCharacteristics,Pattern&Developing Fu Hual.WuYanhu丑2.Mu 、 Jianyil Normal ≈cok萨可Resource.E舢ironment&Tourism,CapitalUnivers畸,Bering100037; r.y ZC,o//ege矿MEducation,锄蹦Normal啪eH虹Beijillg,100080) Abstract:Theten havesoenthe of in the years developmentagritourismChina,and past rapid agrltourism is of inthe and of a8onethe economythe toform gro访ng poleindustrysociety countryside.It’S imperative the with 011 the of theor/system”meetpreBtlgeethe噼-itourism.ThispaperaualyBeshistorythe耐t吼血wI flcenesare isrelatedwith development.Furthermore,someagritourlsm beinginvestigated.Theagntourism theresidentincomeand statusis inheritscharac— increasing,itsehangingconstantly,and consumption many terisficsfrom and to agriculture,endures order sig}tseeing spontaneity,independenceexploitation stages.In thesustainable ofthe tocombinethe with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agritourism,it8neeessfl.ry a蜊toutism thetravel sale associationsCall rolesintherecreational agencypromotion.TourismPlaybig agriculture.More be ofthe shouldbemade.Servicelevelsshould measuresincludenti— products89rltourism upgraded.Other lizemodemscienceand criterionsand technology,set“p developeeologicala—tourism. Key words:agritourism,characteristic,pattern,strategy 发展休阉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 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体阕内容雷同、形式单一、农村环 理论上丰富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发挥农 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等问题。为了促进休用农业的持 业的生态保障,文化传承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 续发展,应当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休闲农业的特 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就农村地区而言,体闲农业有 点、产业属性和发展模式等进行探讨。笔者对国内外 利于吸引城市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建立打破城 休闲农业发展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一些休 乡二元结构、构建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 闲农业景点进行考察。就休闲农业相关问题等提出自 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在休闲农业发 己的看法。以期为构建休闲农业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也0071E0501600216). 第一怍者筒介:忖华,男,1964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剐院长,研充方向自然旅游资源与农业地理。通信地址: COlll. IGOOS7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Tel:010E—mail:fuhua2002eMna 通讯作者t曼雁华,1966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讲师t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 收稿日期t2007一10-01,修回日期:2007—10—30. 万方数据 中固虐晕c童摧第23卷第12期2007年12月 http://.org.cn *443· 1中国休闭农业的特点 一标准。休闲农业既是农业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 1.1休闲农业与居民收入、消费增长的相关性 休闲旅游的组成部分,农村休闲旅游成为旅游者优先 休闲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伴随国家社会 选择内容之一。据调查,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20* 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它日趋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消 的游客直接到农户家开展旅游活动。2007年“十一黄 费生括。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社会第五次浪潮应 金周”中,北京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3.5万人次,同 是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i1]。旅游活动与居民收入水 比增长15%,并且已经形成了若干特色旅游产品,如 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表1)。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直 密云县的渔文化特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等,仅“溪翁庄 接对旅游市场形成较强的消费能力,对旅游质量提出 渔街—一日的接待量就达到2万人,收入超过75万元。 更高要求,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当 2007年,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预计接待游客超过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年收入达到800美元时,体闲 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体闲农业已经成为旅 产业便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中国不少地区已经超过这 游业新的成长点。 囊1人均国民收入与旅游话动比较 居民消费增长是体闲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 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产生活方式,该休用 一。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 方式应屑于农业范畴。都市现代农业展现的是现代化 重,其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回归自然生态系列、怀旧休闲参与 是国际通用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按恩格尔系 系列、认知教育系列、乡土风情饮食系列等各种旅游休 数划分贫富等级,60%以上为贫困,50%一59%为温饱,闲系列为主题,在此基础上将交通、住宿、乡土特产及 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旅游工艺品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一个农业生态旅游休 裕。中国城镇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 闲产业系列日,应当归入旅游业范围之内。 1 2005年的36.7%,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居民具各到农3休闲农业的继承性 村旅游的充足物质条件。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 不少学者和经营者常把“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 67.7%下降到2006年的43.02%,人均纯收入达到等同起来,事实上,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开云 开云体育观光农业是以 3587元,农村居民消费进入了讲究生活品位的小康阶农事活动为基础,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种产业。休闲 段,具各营造经营休闲农业的必要条件,一些富裕的乡 农业是将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传统的民 村接待设施更完备。休闲农业作为旅游业的组成部分 族习俗等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业 得到迅速发展,到2010年,中国将陆续建成100个农的结合,以乡村为经营空间,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 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10000个农村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 旅游特色村,每年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 者的有机统一。 业150万人。 观光农业先于休闳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继承和发 1.2休闲农业定位的可变性 展观光农业的内容,是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农 产业定位实质上是涉及产业归属的问题。一般来 业的转变,也可以看作是观光农业的高级形式日。观光 说,产业归属、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重 农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在体验农事活动中,对 要环节,其中产业归属最为重要。确立休闲农业的产 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和农民具有的习俗产生浓厚的兴 业定位,可以明确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深化休闲农业 趣,观光农业的外延不断扩大,催生了休闲农业。休闲 的内涵。休闲农业属于新兴产业,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包括了休闲生活、休闲行为和体闲需求等。 随着产业的积累,功能发生改变。因而,休闲农业的地 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 位具有十分明显的可变性。具有浓郁传统生产特点的 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结合 休闲农业,展示的是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游客可以 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 万方数据 No.122007December ChineseAgrlculturalScienceBulletinVol23 cash.org.cn http://www ·444· 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经营特 现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 色的经济区域。休闲与观光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内容, 人,旅游收入10多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 形成鲜明的农业旅游特色,并丰富了现代农业旅游的 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 内涵。 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具有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 休闲农业兴起于t9世纪30年代,是由旅游组织度、施肥、无土栽培的先进技术和新特农产品种,逐渐 推动而兴起的旅游项目。从纺织业开始的工业革命加 发展成为农业科普旅游基地。 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高楼林立、 2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绿地减少、环境恶化,生活节奏紧张忙碌,使得人们身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其发展阶段紧密关联。按照 心疲惫。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 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模式。 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 2.1自发式 活。休闲农业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 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 活的功能H。可以说,休闲观光农业是工业化革命后对 农村地区的许多农户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 农业的回归与补偿。 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如河北省涞水县野山坡 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旅游资源,推出休闲旅游活动,促 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会农业,与农民同吃同作,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当时调查,野山坡自1986年 体现了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但是,当时还没有提出“休 7月开始接待游人,到1988年,3年时间共接待游客 闲农业”的概念,仅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旅游项目。不 89万人,旅游受益范围辐射周边6个乡、27个村,直接 过,农场主和旅游开发者已经意识到,把农业和旅游业 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达到3000多人,建起家庭旅馆 两者结合起来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20世纪中后 600多户,社会经济收益超过1000万元,休闲农业旅 期,出现了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务农等多种功能的观 游成为当地居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渠道。 光农园,并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标志着观光农业产 2.2自主式 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旅游的兴起及游客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求呈多样化,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 观光农园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体验为主发展。近年来, “体验旅游”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 国外农业旅游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 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的“做 “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一些旅行社利 一天渔民”活动,山东长岛、江苏连云港等地开展的渔 用假期组织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 家乐项目,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周边开展的采摘游、 秧和采茶,体验耕种和收获,分享农家乐的“插秧割稻 民俗风情游等活动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旅行’葛铲采茶旅行”。在收获的季节,旅行社会将小包 2.3开发式 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大家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 进入2l世纪咀来,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农业旅游 动果实。日本、瑞士、中国台湾省等国家或地区出现了 项目的开发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相结 租地自种的高级农业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 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诸多科 (WTO)统计,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体闲农业收入技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园区设计时就充分考虑旅游功 占5%10%。2001年游客在法国乡村地区的旅游消费能的要求。如北京的锦绣大地、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 2%。 达140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国内旅游支出的19 范园等项目的建设都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休闲农业 中国的休闲农业出现于20世纪后期。东南沿海地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正逐渐被接受。2001 区和大城市以及风景区周边地区,出现以观光农园和 年,国家旅游局为落实国发[200119号文件,将推进农 休闲农场为主的体闲方式,与这些地区的外资投入大、 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 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关。据不完全统计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 资在1亿元以上的休闲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 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 是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旅游年,“吃农家饭、住农家 出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构成农村旅游的特色。目前, 中国休闲农业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太 用于旅游的支出达到81.95元。2005年。五一”期间。旅 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广东 游者人均花费支出385元,“十一’期间,旅游者人均花 万方数据 牛国麈擘c薹揠第23卷第12期2007年12月 http://www.easb.org.tilt ·445· 费支出385元。根据资料统计,在大城市郊区观光休 导各景点走向资源共享,进一步开发潜在的农业旅游 闲旅游人均花费80--,90元。2006年推出的北京乡村游资源。 的旅行社参团价格在80~150元不等。预计到2010农业旅游协会可以组织技术交流,开展职工培训, 年,体闲农业接待人数将达到1513万人次,收入达到提高会员的素质。有助于新经验、新标准和科研成果的 17.4亿元。休闲农业的发展已使全国2000万人脱贫,推广应用。协助建立观光休闲农业信息网络,宣传、推 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介观光体闶农业产品,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为消费者提 据北京市旅游局信息网报道,2005年北京市有12供信息服务。协助质量管理工作,组织会员订立行规行 个区县321个为休闲农业接待村,其中市级民俗旅游 约并监督遵守,规范市场行为等。 村110个,占民俗村的34%,乡村民俗旅游户已发展3.3提升体闲农业产品开发层次 到17359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7119户,占现休闲农业不能停留在春天观花、秋天采果的低层 有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的41%,从事乡村民俗旅游接 次产品上,而是要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产品的层次,具体 待服务工作的人员约55000人。乡村民俗旅游接待人措施包括3个方面。 数1228万人次,旅游收入1098亿元,分别比2004年 第一,大力提高休闲农业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 增长37%和45%。 休闲农业的特点之一,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 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特殊功 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 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 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知识科普和相 新风尚”;2007年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目关研究活动等。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 的是为了宣传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再次强 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161。 调了发展农村旅游的重要性。 第二,增加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村特色 3体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技术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的应用。依 近年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同 托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让同品种的水果、蔬 一地区经营者过多,造成过度竞争[51;休闲农业开发缺 菜有不同的外形和品质,同样的农业过程以不同的手 乏规划和统一管理,接待设施出现城市化的趋势;由于 段实现,开阔游客的视野171。 游客增加,对当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因此,应当制 第三,丰富休闲农业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 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 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三【更丰富、个 3 1休闲农业景区(点)和旅行社联合 性化的产品组合吸引客流,延长停留时问,提高游客消 休闲农业发展的初期,大多是城市居民自发组织、 费水平。 农民个人的分散接待。其后,一些旅行社发现休闲农 3.4提高休阑农业帚区(点)服务总体水平 业的商机,有计划地组织休闲农业旅游。与此同时,郊 良好的服务是沟通游客和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必要 区农民认识到休闲农业可以产生多重效益,开始主动 渠道。相关人员提供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旅 改造景点、维护设施、开发旅游商品等,休闲农业逐渐 游过程体验的评价目。休闲农业服务是农民以往未从 整合,规模化初见端倪。目前。休闲农业已进入一个相 事过的工作。应当树立起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对成熟的发展阶段,规模扩大,旅行社陆续开辟休闲农 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如聘请老师讲授知识、技巧; 业的精品线路,出现了大集团和名牌产品。休闲农业 搭建平台,组织从业者相互交流、学习:重点培育若干 经营者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大大增强,积极开展促销 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发展模式, 活动,主动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游客,由被动接受游客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服 向主动宣传转变。休闲农业景区(点)与旅行杜联台实 务标准以监督服务质量,规范休闲农业服务市场,使休 质上是将休闲农业资源推向广阔的市场,使休闲农业 闲农业活动有序地进行。 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还应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休闲农业游客大 3.2发挥农业旅游协会组织的作用 多来自城市,与农村相比,生活质量相对较高。他们参 为了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不同形式的旅游协会纷 加休闲农业,希望体验农事活动、乡村生活,但这并不 纷成立。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协调等功能,对外推 意味着必须吃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配备相关餐饮、娱 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对区内各景点进行统一宣传,引 乐等设施、修缮道路、保证水电供应、提供取暖,纳凉设 万方数据 Chi∞.csc ScienceBulletinV01.23No.12 Ag啦讪:uml hup:,/www.cash.0rg“ .446. 各、环保厕所等等。 农业的发展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旅游 3.5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枝术 项目推广,而是基于生态合理性和体系内部功能的良 休闲农业的发展涉及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内容。 性循环日,因此,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应按生态农业的 现代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变革已成为生 要求,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利用非自然农业技术手 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应用最先进的 段大兴土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要保持农业的地 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由 域生态特点、区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与自然景观相协 技术变革所产生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 调。开发过程中选择生态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尽量将 主要源泉。休闲农业应用高新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 游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降到最低水平,注 产量和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对游客的 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紧密结合。利用农村住宅 吸引力”。另外,来自不同行业的游客,到农村休闲度 相对独立、建设成本低的优势,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和 假时,也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推动 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生态农家院。 农村地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接收。 生态休闲农业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 3.6完善和规范管理 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不少地方的休 足,又避免了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 闲农业项目服务设旋不健全、环境卫生差、存在安全隐 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有利于实现中国 患等。混乱无序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的持续健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康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利用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 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到诸多部门,这些部门 参考文献 从各自功能性管理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管理规章和标 【1】 约翰·托夫勒第四次浪潮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78-79. 准。然而,这些管理规章和标准往往只考虑部门要求, 【2】 李焘义城市生态敏感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生产力研究. 2007,13:99-100 不利于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t3】 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北方园艺0∞毛1: 加强休闲农业的管理,既包括政府部门的直接管 61-62 理,又包含行业协会组织的间接服务和管理{埘。地方政 【4】 张建宏浅谈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农业经济,2007,3:30-31. 府应当从宏观层面上,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成立相 嗍 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旅游学刊. 关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中国台湾 19975:4143 【6】 成升魁,徐增让,李琛,等体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旅 省1990年制定《发展休闲农业对鼻勖,1996年通过了 游学刊.2005,20(5):26-30. 《体闲农业辅导办法》,受到基层农会及农场主的欢迎。 用 宋红,马勇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笈晨研究经济地理0毗,22(3): 可以参照台湾等地对休闲农业的行业管理的成功经 376384 验,制定休闲农业行业管理办法。对休闲农业经营的范 围、场地、经营行为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行业协会 qujdityandorien州on 451_459 可以通过业务指导、会员培训等工作宣传政府的有关 【9】 彭敏,付华.中国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1):172-175 政策、法律塘}规等并协助贯彻执行,以发挥其间接管 【10】彭敏,付华拽析旅游扶贫乏古义,农村经济0007j:4345 理的作用。 3.7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责任编辑:李碧鹰) 生态休闲农业是未来休闲农业的重要方同。休闲 万方数据 中国休闲农业的特点、模式与发展对策 作者: 付华, 吴雁华, 穆建怡, Fu Hua, Wu Yanhua, Mu Jianyi 作者单位: 付华,穆建怡,Fu Hua,Mu Jianyi(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 吴雁 华,Wu Yanhua(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80) 刊名: 中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2007,23(1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10条) 1.约翰@托夫勒 第四次浪潮 1996 2.李杰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7(13) 3.毕洪文 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06(01) 4.张建宏 浅谈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期刊论文]-农业经济 2007(03) 5.舒伯阳 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1997(05) 6.成升魁.徐增让.李琛 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5(05) 7.朱红.马勇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2(03) 8.Reichel A.Lowengart O.Milman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 2000(05) 9.彭敏.付华 中国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7(01) 10.彭敏.付华 浅析旅游扶贫之含义[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7(05) 引证文献(3条) 1.黄志红 休闲农业理论研究评述及展望[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 2009(9) 2.马守臣.徐炳成.陆孝平 焦作市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3.魏有广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产品创新开发策略[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8(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nxtb200712094.aspx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单元整体设计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开云 开云体育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