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计浅析(课程论文) | 开云【Kaiyu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计浅析(课程论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9-01

  Kaiyun App下载 全站Kaiyun App下载 全站Kaiyun App下载 全站摘要:休闲农业园区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将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休闲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园区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并对富裕农民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研究是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概况以及其定义、分类、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依据、理论基础和原则等。休闲农业园,即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活动相结合。在进行规划时,要以它的农业生产性为主导,通过对农业生产模式等的改造和园区的景观规划,使之达到为游客提供休闲活动的目的。未来几年,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将朝着旅游发展的更高层次——休闲、度假方向发展,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将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欢迎。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也将更加趋于向生态化、科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在波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他们在开展活动内容上与其他国家一样,然而参与接待的农户却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均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内进行。

  匈牙利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一个典范,游人在零落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欣赏充满情趣的文化艺术,在乡村野店、山歌牧笛、乡间野味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民族文化。

  早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农村休闲旅游的雏形,但那时仅仅是以个体活动形式存在,人们单纯只是为了观赏乡村风情、风物、民俗以及原野景观等。到了民国时期,在春秋季节学校组织学生到农村春游和秋游就已较为普遍。在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为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首次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近郊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均出现了“农家乐”性质的旅游活动[5]。

  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居民生活逐渐达到小康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已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果园、农场于农闲或节日向社会开发,让大众参与。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台湾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3]。这种休闲系统构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规划中要充分体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园区规划设计可以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休闲农业的规划和开发必须基于该地方特色,将该地方资源的生活性、技术性以及丰富性充分且深入的发挥,使其多样化、精致化、独特化。

  20世纪6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农村劳动力减少,以至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经营者和农业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及集约化水平,并开展多种经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业。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内容丰富、有观光旅游农场、森林旅游民俗农庄、教育农园、农村修学旅游、市民农园、亲水公园、农业公园等。

  休闲农业园区是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悠闲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外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正式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该类旅游的诞生。“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各种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在农民的土地上搭帐篷野营,或在农民家中住宿等。旅游者钓鱼、骑马、参与农活,暂时离开喧闹、繁华、紧张的都市,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中生活,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粮食,购买各种新鲜的农副产品[4]。意大利农业旅游的经营者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

  美国农业旅游中,最为普遍的形式是骑马和农村度假,60%的农场开展娱乐是骑马、骑驴和骑牛。美国全国农业法规中心对“农业旅游”的定义为:“它是把农业生产或加工和旅游结合起来的一种商业活动,将游客喜迎到农村、草地,参加农村生产、各类农业、园艺、农业经营活动,以及参与农业耕作,以到达娱乐、受教育的目的,同时农场主获得经济收益。”该中心认为农业旅游包含4个因素;公众参与农业;融合旅游和农业;为参观者提供娱乐、体验和教育;增加农场收入。

  进入新世纪,中国跨入了世界旅游强国之列,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这也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1]。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这为农业景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大的契机[2]。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1855年法国参议院欧尔贝带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领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外的农村度假,向当地人学习制作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挖池塘淤泥,学习养蜜蜂,与当地农民同吃住。之后法国推出“农庄旅游业”,全国有1.6万农户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家农民还组成了一个联合经营组织,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法国还推出了田园风光游,游客可穿梭于阿尔萨斯地区或卢瓦尔河一带,下榻乡村客栈,尽情享受远离产销的安宁与恬静。

  欧盟对农业旅游的发展很重视,并有统一规划。英国农业旅游园区也是从国家公园逐步衍生、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家公园形成,园区包括城镇和村庄。国家公园管理者鼓励农业从单一的,只生产食品的产业,转变到多功能的大农业产业活动,诸如农业旅游、观光、娱乐、野生动物和历史展览馆和木材业等。

  在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开办的荔枝观光园标志着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我国一个重要产业开始发展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休闲农业旅游才在我国有了蓬勃发展,各种农业园区在国家的扶植下开始建设,如出现了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1994年开发建设)、广东省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1995年开发建设)、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5年开发建设)、北京锦绣大地生态观光园区(1998年开发建设)等。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生态旅游年”,为休闲农业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成了大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如上海崇明岛前卫庭农家乐、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四川成都市郊的小农舍度假村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等[6],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休闲农业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旅游规模扩大,景点增多,分布扩展,功能拓宽,呈现出一个良好发展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