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计划中的两大利器。它们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所谓的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体现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
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
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
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全拓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
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预计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2010-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6.5%。
全拓数据认为,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兴业,带动了科技、人才、信息和管理等现代要素下乡进村,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向着规划更加科学、管理更加现代、服务更加优质方向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伴随着产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将吸引更多的城市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越来越高效地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有机连接起来,让我国乡村振兴策略快马加鞭。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